县城消费与大城市愈发无缝对接 大城市白领回到县城老家被自己穷笑了

⬆️资料图
漂在一线大城市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可能对于生活在老家的秀兰、翠花、桂芳、大强、二饼、狗剩有心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在一线城市打拼虽然辛苦,但一线城市的时尚生活是老家所不具备的。比如老家没有那么多大商场、大品牌,老家没有咖啡馆等第三空间,老家的文娱活动很单调。
而今回家,就会有点小震撼了——县城的生活,已经可以与一线城市“无缝对接”。商业综合体林立,入驻的商家都是知名连锁品牌;手机搜索“桌游店”“剧本杀”“密室逃脱”,有太多选项可以选择;周末的咖啡馆座无虚席,新式茶饮店排起长队……
为什么县城消费与大城市愈发“无缝对接”?可以从越来越多原本只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大牌纷纷在县城开店的趋势中找到答案。
一则,随着县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品牌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形成新的市场机遇。各大品牌希望通过在这些地方开店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抓住发展机遇。比如越来越多的高奢品牌,在三线城市开设门店。
二则,品牌需要通过下沉渠道来扩大市场份额。一线城市市场已趋于饱和,县级城市的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市场空白较大,迅速在县城扩张网点,有助于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竞争力。比如不少中高端品牌在三线城市的市场表现远远优于一线城市,欧舒丹等品牌的业绩就靠“县城贵妇”在撑。
三则,在县级城市开店,租金、人力等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品牌降低初期投入和持续经营的成本压力。县城大型商业体为了吸引品牌入驻以带动地方商业氛围和周边地产价值,往往也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进一步降低大品牌的入驻成本。
总之,大品牌在县级城市开店既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战略性的市场布局。县城消费与大城市“无缝对接”,已是主流趋势。
甚至,县城出现了一些令一线城市羡慕的本土品牌——地方特色餐饮品牌、符合地方消费习惯的零售品牌等,它们更能理解当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购买力水平,从而制定出更贴合市场的策略。比如许昌的胖东来,一线城市都没有。🏠
南方周末
业主之家与您携手共建和谐美好家园!